close

在2003年電影”托斯卡尼的豔陽下 (Under the Tuscan Sun)”裡, 戴安蓮恩所詮釋的女作家角色在經歷過失婚, 失去事業及財產後, 在托斯卡尼重新找到自己, 找到幸福. 而托斯卡尼的葡萄酒界, 其實在1960年後期及1970年初期, 也因為一些酒廠對於Chianti的法定制度不滿意, 於是改以高品質的日常餐酒 (table wine) 銷售到全世界, 這些高品質的餐酒後來被英美酒評稱之為超級托斯卡尼 (Super Tuscan), 而Super Tuscan 也成為義大利酒在國際葡萄酒市場上的第二春. 

榮耀的過去 

歷史記載遠在西元前800年, 伊特拉斯坎人(Etruscans)已經在義大利中部Toscana (Tuscany)區種植葡萄藤, 而用來儲存及運送當地葡萄酒的雙耳瓶 (amphora)的殘骸, 考古學家也陸續在義大利南部及高爾(現在的法國及比利時等地)發現, 證明當時Toscana 生產的葡萄酒有出口到這些地方, 時間可以追溯到西元前700年左右. 從羅馬帝國淪亡一直到中世紀, 教會一直都是葡萄酒的供應商及流通處. 後來貴族及商人階級出現, 及後來佃農的你50我50 (Mezzadria)制度, 改變了Toscana葡萄酒界的面貌. 

Chianti 這個字的出現, 大約在13世紀文獻記載位在佛羅倫斯(Florence)附近的Chianti 山有著蓬勃的葡萄酒業, 而Castellina, Radda 及Gaiole鎮的商人決定組成Chianti 聯盟, 一同推廣Chianti 葡萄酒, 當時的Chianti 是白葡萄酒.  1716年, 科西莫三世··美第奇Cosimo III de' Medici)公爵, 當時托斯卡尼的統治者, 下令規定只有Castellina, Radda, Gaiole, Greve Greve 北部的Spedaluzza 所生產的葡萄酒可以稱之為Chianti. 

到了18世紀, Chianti 被視為是紅葡萄酒產區, 但種植葡萄品種及調配方式一直沒有一定的標準, 直到1850年間, 當時的政治家Baron Bettino Ricasoli (後來成為義大利統一(United Italy)後的第二任首相), 對農業發展有著高度的興趣, 於是從他在Chianti 的酒莊Brolio 生產的葡萄酒裡面發覺到Sangiovese 的比例高的酒品質比較好, 但當時Canaiolo 的種植面積其實比較大, 於是他訂定了他的Chianti 葡萄調配比例, 70% Sangiovese, 15% Canaiolo, 10% Malvasia (後來Trebbiano 也可以) 5% 其他葡萄品種, 之後他認為如果要使葡萄酒喝起來更柔順香氣更濃, 可以把Trebbiano Malvasia 等白葡萄酒比例加到30%, 這個公式後來視為是Chianti 酒的準則, 也就是所謂的Ricasoli Formula.    

過去成為包袱? 

19世紀末期義大利的葡萄產區遇到粉孢霉菌(oidium)根瘤蚜(phylloxera)蟲害, 這兩個災難重創所有的葡萄酒莊及葡萄農. 義大利統一後因為制度及醫療設施的出現, 人口大幅度增加, 原本就以農業為主的國民無法滿足新增人口的需求, 於是大規模的農民紛紛移民到新世界. 之前的農地也因為佃農制度下農場工人流失而荒廢. 此外第一次世界大戰及第二次世界大戰也是造成移民潮主要的原因之一. 留下來的農民在重種葡萄藤時以產量較高的Trebbiano Sangiovese di Romagna 分株 (Clone)為主, 放棄品質較佳但產量較少的原品種, 於是Chianti 的品質越漸越差, 加上1930年後Chianti 法定產區逐漸擴大, 許多原本被視為是平價酒產區的也被包括在新Chianti 產區內, 後來幾乎整個Tuscany 區都變成了Chianti 產區, 而原本被制定的Chianti 產區則被改稱為Chianti Classico. 

為了彌補Chianti 的聲望, 於是義大利政府葡萄酒部門下令Chianti 葡萄酒必須遵循Ricasoli 公式, 不過法令只要求葡萄園種植葡萄品種的比例, 並沒有要求葡萄酒裡面的調配比例, 於是除了改種產量大的Sangiovese , Trebbiano 的種植面積也提高許多, Trebbiano 的產量大, 所以後來的Chianti 裡面Trebbiano 佔的比例很多, 喝起來當然平淡無味, 於是Chianti 的名聲直直下落.

完整文章請參閱酒訊雜誌2011年3月刊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