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 Vinters 去年春節曾經在講談社布落格出現的Charles Smith Wines, 主其事者Charles Smith算是美國釀酒師中的一個異數. 他嬉皮與搖滾歌手的造型吸引了許多小眾媒體, 加上多款好酒拿到95+以上高分 (甚至還有滿分100的) , 讓他順利拿下FOOD & WINE雜誌2009 American Wine Awards年度釀酒師.

Charles Smith的大本營在美國西北華盛頓州 - 一個近年灸手可熱的好酒區域. (大家可以去看看WS或是Decanter這兩本風格迥異的原文雜誌, 這幾年的年終排行都有一堆美國西北州的酒,可見此區未來之潛力). 它的酒標獨樹一幟, 過目難忘, 牛年春節時還特別選了一張放在網路上賀歲. 這系列酒款後來更在西北聯盟的酒展中現身, 講談社也順便辦了一場吃吃喝喝的品酒會.

很快的牛年就過去了, Holy Cow之外, 讓Charles Smith響叮噹的K Vintners此刻也重現江湖. 事實上, Charles Smith是以K Vintners成名, 成名後才另闢了Charles Smith Wines. 就標籤設計來說, 這兩個品牌都採用同樣的藝術風格, K Vintners的酒標有些會加一個大大的K字. 不過像是The Creator這款酒 (後圖), 酒標上就沒有那個K.

照Charles Smith的說法, K Vintners與後來出現的Charles Smith Wines - 如果先不管那些股權持有的問題 - 最大差別是後者為Charles Smith的Modernist Project:-強調品種與即飲. Modernist Project希望反映時下大部分人喝酒的實際情況: 一瓶Merlot買回家就是馬上開瓶, 同時Merlot喝起來就是Merlot! 喝過Holy Cow的朋友應該可以體會這種想法.

如果酒廠企圖說服市場「區別」是存在的, 那相對來說, K Vintners的酒應該是屬於那種買回去要擺、要醒的傳統型態, 同時也不忘強調葡萄來源. 像K Vintners的黑葡萄只來自Wahluke Slope與Walla Walla Valley兩個AVA. 粗糙一點說, K有點像是2000年(份)前的波爾多, 就是「要擺」才能喝的型態.

這個K系列過去有許多驚人戰績, 也有南部酒商引入, 如今在北部重現足跡, 應該是酒友的福氣. 以圖中的3K來看, 由左至右分別是:
2008 K Viognier — Columbia Valley
2007 K Syrah “Morrison Lane” — Walla Walla Valley
2007 K “Milbrandt” — Wahluke Slope
另外一支是 K “The Creator” — Walla Walla Valley
(約67% CS+ 33% Syrah)

K Vinters The Creator 這一個系列的酒, Viognier的表現並不是熟悉的小白花香, 反而是有一點熱帶水果風味, 杏桃, 核果主導的香氣直接而明顯, 帶一點酒精與甜度, 有份量的白酒,配海鮮可能會很迷人. “Morrison Lane” 明顯勝出 “Milbrandt” 許多, 前者厚重而大, 具酒體但均衡, 高分酒的型態. 風味複雜, 梅李味與黑橄欖主導, 後勁十足,適合陳年後單飲. 有一些來自酒精的燥熱與燒灼, 但是控制的不錯, 建議醒酒. 後者比較偏向搭餐, 架構較輕, 前段有果香與辛香, 帶一些土壤與樹葉氣息.

K “The Creator” 由CS主導, 喝起來好像沒睡醒, 豐富, 甜美, 香氣複雜, 但喝的時候層次感尚未出來, 也許是太趕著喝了. 富單寧, 整支酒有藍莓與黑莓的果香,沒有那種果醬的酸氣.


Robert Parker給Charles Smith的Royal City Syrah, 2006 滿滿100分 - 這酒反正已很難買到; 但好酒喝到不能再多的Michael Broadbent, 給系出同門的Kung Fu Girl, Riesling 2006, 4顆星, 並登在<英文版>的Decanter 2008/June, 錢少好買沒人搶, 這就很有意思了.

3K Very Much /HP

 

去年春節曾經在講談社布落格出現的Charles Smith Wines, 主其事者Charles Smith算是美國釀酒師中的一個異數. 他嬉皮與搖滾歌手的造型吸引了許多小眾媒體, 加上多款好酒拿到95+以上高分 (甚至還有滿分100) , 讓他順利拿下FOOD & WINE雜誌2009 American Wine Awards年度釀酒師.

 

Charles Smith的大本營在美國西北華盛頓州 - 一個近年灸手可熱的好酒區域. (大家可以去看看WS或是Decanter這兩本風格迥異的原文雜誌, 這幾年的年終排行都有一堆美國西北州的酒,可見此區未來之潛力). 它的酒標獨樹一幟, 過目難忘, 年春節時還特別選了一張放在網路上賀歲. 這系列酒款後來更在西北聯盟的酒展中現身, 講談社也順便辦了一場吃吃喝喝的品酒會.

 

很快的牛年就過去了, Holy Cow之外, Charles Smith響叮噹的K Vintners此刻也重現江湖. 事實上, Charles Smith是以K Vintners成名, 成名後才另闢了Charles Smith Wines. 就標籤設計來說, 這兩個品牌都採用同樣的藝術風格, K Vintners的酒標有些會加一個大大的K. 不過像是The Creator這款酒 (後圖), 酒標上就沒有那個K.

 

Charles Smith的說法, K Vintners與後來出現的Charles Smith Wines - 如果先不管那些股權持有的問題 - 最大差別是後者為Charles SmithModernist Project:-強調品種與即飲. Modernist Project希望反映時下大部分人喝酒的實際情況: 一瓶Merlot買回家就是馬上開瓶, 同時Merlot喝起來就是Merlot! 喝過Holy Cow的朋友應該可以體會這種想法.

 

如果酒廠企圖說服市場「區別」是存在的, 那相對來說, K Vintners的酒應該是屬於那種買回去要擺、要醒的傳統型態, 同時也不忘強調葡萄來源. K Vintners的黑葡萄只來自Wahluke SlopeWalla Walla Valley兩個AVA. 粗糙一點說, K有點像是2000()前的波爾多, 就是「要擺」才能喝的型態.

 

這個K系列過去有許多驚人戰績, 也有南部酒商引入, 如今在北部重現足跡, 應該是酒友的福氣. 以圖中的3K來看, 由左至右分別是:

2008 K Viognier — Columbia Valley

2007 K Syrah “Morrison Lane” — Walla Walla Valley

2007 K “Milbrandt” — Wahluke Slope

另外一支是 K “The Creator” — Walla Walla Valley

(約67% CS+ 33% Syrah

 

這一個系列的酒, Viognier的表現並不是熟悉的小白花香, 反而是有一點熱帶水果風味, 杏桃, 核果主導的香氣直接而明顯, 帶一點酒精與甜度, 有份量的白酒,配海鮮可能會很迷人. “Morrison Lane” 明顯勝出 “Milbrandt” 許多, 前者厚重而大, 具酒體但均衡, 高分酒的型態. 風味複雜, 梅李味與黑橄欖主導, 後勁十足,適合陳年後單飲. 有一些來自酒精的燥熱與燒灼, 但是控制的不錯, 建議醒酒. 後者比較偏向搭餐, 架構較輕, 前段有果香與辛香, 帶一些土壤與樹葉氣息.

 

K “The Creator” CS主導, 喝起來好像沒睡醒, 豐富, 甜美, 香氣複雜, 但喝的時候層次感尚未出來, 也許是太趕著喝了. 富單寧, 整支酒有藍莓與黑莓的果香,沒有那種果醬的酸氣.

 

Robert ParkerCharles SmithRoyal City Syrah, 2006 滿滿100 - 這酒反正已很難買到; 但好酒喝到不能再多的Michael Broadbent, 給系出同門的Kung Fu Girl, Riesling 2006, 4顆星, 並登在<英文版>Decanter 2008/June, 錢少好買沒人搶, 這就很有意思了.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