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vignonesi + Vin Santo (鷓鴣之眼)

鷓鴣之眼  Avignonesi 這間義大利酒莊名氣響亮,尤其它的「聖酒」Vin Santo 鷓鴣之眼 Occhio di Pernice 更是甜酒的指標級酒款 (有時還比 d'Yquem貴),但經驗豐富的酒迷都知道其「神聖」價值 (白話文: 為什麼可以賣那麼貴)。隨便找一本專業酒書,義大利Vin Santo幾乎就是以 鷓鴣之眼 作代表 (1990年份WS就已拿下100分)。以前此酒曾零星出現,多半平輸,即便 Avignonesi在台有進口商,但「鷓鴣之眼」一年根本沒幾瓶,資深行家早已攔截。
2014 Avignonesi 11 
這一次有機會喝到Avignonesi的紅酒,像是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 (DOCG);還有以前沒遇過,來自Cortona的Desiderio (Merlot為主的波爾多混調),算是瞭解一些此酒莊「重出江湖」的想法。整體而言,Avignonesi目前可說是處在革新初期,轉換有機耕作,引入自然動力法,因資金到位而帶來的規模改變,也較以往明顯。它的不甜紅酒在香氣與口感上,兼具傳統與現代,該到位的成熟櫻桃、甘草香,宜人而未過度渲染;木桶味節制,酒精幾乎無感,相當符合現在的普行路線-不以架構奪人,快速展現果香與第二層香氣。如果價格ok,應該有不錯的競爭力,Merlot的細緻度尤其意外地好。

另一方面,重新起步的Avignonesi風格似乎仍在摸索階段。兩款酒喝來都不錯,均衡,做工到位,單寧也整理地很細順。但是比起托斯卡納的眾家好手,酒莊個性似乎可以再強一點,稜角也可再明顯一些。如果價位接近BDM,消費者不免放在同一個天平上秤量橘子與蘋果。畢竟就集中度而言,上兩款不甜紅酒皆宜搭餐;坊間流行的對決式品飲法 (拿一堆同樣的酒款PK),大概不是Avignonesi的長項。

Avignonesi也有一款與Capanelle的合作品項 50&50 (原廠譯為「平分秋色」)。此酒名氣不小,由50% Merlot (來自 Avignonesi) + 50% Sangiovese (來自 Capanelle)混成。甜中帶酸、酸中帶甜;果香有層次,顆粒狀的單寧不失細緻,口感多汁迷人,非以架構見長。兩品種帶來的紅黑櫻桃,香氣錯落,適合靜賞。

2014 Avignonesi 03回到鷓鴣之眼,初遇此酒 (1992年份)係一位虔誠的酒界前輩在傳播福音時所分享。當時我們並沒有花太多時間討論酒,只記得酸梅加李子的香氣中,有一股濃郁而源源不絕的雪茄味,一波接一波。而這「聽福音、喝聖酒」的機緣,至今讓我印象十分深刻。後來與朋友聊到此酒兼秀照片時,有酒友認為此酒僅掛Vino da Tavola,並非真正的Vin Santo di Montepulciano DOC,懷疑可能是酒莊出的「闌尾版」。

事實上,Avignonesi的Vin Santo是有不同版本。以白葡萄Trebbiano與Malvasia釀的是一種;但Occhio di Pernice鷓鴣之眼,則是以黑葡萄Sangiovese為主,兩者並不相同。兩款酒都是Vin Santo,都用Caratelli(50公升小桶)培養10年才上市。不過後者濃郁的山渣味,充份展現了Sangiovese那種以酸度拉出甜度的能力,豐富美妙,猶如福音。(背標記載,當年也不過生產921支)

Vin Santo di Montepulciano DOC可以是白葡萄版,也可以是黑葡萄版,但寫著Vino da Tavola的鷓鴣之眼並不是白葡萄版,也不是「闌尾版」。這小小問題的答案其實很簡單:Vin Santo di Montepulciano DOC是1996年才成立(黑葡萄版中的Sangiovese須佔一半,種在面東高坡的葡萄方可算數。)在此之前,聖酒當然也只是餐酒。

2014 Avignonesi 13PS.
Avignonesi雖然在2009年由Virginie Saverys入主,立意革新。但此酒莊的酒,近年來卻消失在本地市場,成為無主狀態,連平行貨都懶的玩。這種事酒界常發生:品牌沒人代理的時候,平行貨也沒有;一定要有人開始打品牌,然後就有人搭順風車,搞到最後就是品牌不玩,整個倒出來,後面跟的人反而滿手存貨待拋…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avignonesi
    全站熱搜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