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 zero dosage(不添糖)香檳可以說是當流行。從市場反應看來,大眾已能接受那尖酸刻薄的口感。最近幾天喝了自扛的Tarlant Zero Brut Nature(圖左),還有品酒會上也遇到了Cattier Absolu(圖右),兩款都屬於這一類型。
香檳不添糖不是新鮮事,與 Bollinger同屬Laurent Perrier集團的Ayala,為了與Bollinger豐富濃郁的口感有所區別(B牌通常是8 g/l左右),特意選擇了少糖、不用桶、不作乳酸發酵的工法。它旗下多款香檳都強調添糖量極少,甚或不加。此外,像是極負盛名的小香檳農Tarlant,Zero dosage香檳的產量更是超過全莊一半,早已取代Brut成為主力。當然,Billecart-Salmon等RM名廠也都有此類產品,而這股恐糖症四處蔓燒,Jacquesson Cuvee新的736,殘糖只有1.4 g/l,可以說是有加幾乎等於沒加。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vignonesi + Vin Santo (鷓鴣之眼)
Avignonesi 這間義大利酒莊名氣響亮,尤其它的「聖酒」Vin Santo 鷓鴣之眼 Occhio di Pernice 更是甜酒的指標級酒款 (有時還比 d'Yquem貴),但經驗豐富的酒迷都知道其「神聖」價值 (白話文: 為什麼可以賣那麼貴)。隨便找一本專業酒書,義大利Vin Santo幾乎就是以 鷓鴣之眼 作代表 (1990年份WS就已拿下100分)。以前此酒曾零星出現,多半平輸,即便 Avignonesi在台有進口商,但「鷓鴣之眼」一年根本沒幾瓶,資深行家早已攔截。
這一次有機會喝到Avignonesi的紅酒,像是Vino Nobile di Montepulciano (DOCG);還有以前沒遇過,來自Cortona的Desiderio (Merlot為主的波爾多混調),算是瞭解一些此酒莊「重出江湖」的想法。整體而言,Avignonesi目前可說是處在革新初期,轉換有機耕作,引入自然動力法,因資金到位而帶來的規模改變,也較以往明顯。它的不甜紅酒在香氣與口感上,兼具傳統與現代,該到位的成熟櫻桃、甘草香,宜人而未過度渲染;木桶味節制,酒精幾乎無感,相當符合現在的普行路線-不以架構奪人,快速展現果香與第二層香氣。如果價格ok,應該有不錯的競爭力,Merlot的細緻度尤其意外地好。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位在哥本哈根的NOMA可說是近年世界最火紅的餐廳。它強調在地自然食材,引領了一股採集藝術的餐飲風潮,全球第一(或第二)絕非浪得虛名。不過這間餐廳的酒單,幾乎全是小產量且極富特色的自然酒,風味十足,慣喝名門酒莊的朋友,如果有幸訂到位,可能會面對一連串陌生無比的名字。
Domaine Alexandre Bain就是這一連串名字中的一個!
Domaine Alexandre Bain位在羅亞爾河的Pouilly Fumé(Tracy-sur-Loire),不遠處即是天王級的Dagueneau。此酒莊2007年才成立,當然沒有什麼歷史,老酒友也不太可能知道。事實上,莊主Alexandre Bain也不是什麼高調的人。今年算是他第一次到亞洲,更是第一次到台灣。他表示「長途飛行還好,但飛機上的餐點服務,每回都用上一個杯子。這許許多多的杯子都是環境的負擔。」從歐洲到亞洲,他選擇只用了一個杯子,這就是Alexandre Bain的生活實踐。由此不難想像他的酒-有機耕作,接近於零的添加物,一切都落在自然酒的象限。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tinori是義大利酒界名門,它26代的歷史出一本書都嫌少。準扛霸子的Albiera Antinori來訪,聽說這是她第一次來台,行程緊湊,但倦容中仍有從容。
Antinori老莊主Marchese Piero Antinori的三個女兒:Albiera、Allegra以及Alessia,目前支撐著這個超過700年的「第一釀酒家族」!幾年前見過活躍在亞洲的Alessia,印象中Albiera多鎮守在北義的Prunotto酒廠。人聲鼎沸的場合,問了Albiera對Chianti Classico新分級系統Gran Selezione的看法,畢竟Antinori的大本營就在Chianti Classico,Alessia過去受訪時也一再說Badia A Passignano(Chianti Classico Riserva)才是Antinori的精華。那Albiera怎麼看呢?畢竟Riserva上再加一級,Badia A Passignano要走這條路嗎?
Gran Selezione的爭議很多,有些人認為大可不必!曾經來台,也是Chianti Classico名家之一的Paolo De Marchi(Isola e Olena),就覺得消費者已經分不清Chianti 與Chianti Classico,就算再加一級又有什麼意義?除非能明確指出該級別的葡萄園位置。況且Antinori過去確有不甩制度的紀錄,為人所知的Tignanello除了混入非傳統品種(像CS/CF),在當時也是少數不混白品種的Sangiovese,掛IGT又如何?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njou Olivier Cousin (AOC)
去年十月法國酒界有一件「小」新聞,那就是Anjou著名的「小小」生產者Olivier COUSIN,遭INAO (國家原產地名稱管理局) 控告不當標示AOC,可能面臨2年牢獄或40000歐元的罰款。因為Olivier Cousin在酒箱(非酒瓶)標示Anjou Olivier Cousin,不但有著「不允許出現的Anjou」,同時AOC三個字的字首還特別以紅色標出,遊走法律邊緣,諷刺意味濃厚,INAO當然要殺雞儆猴。
就規模而言,Olivier COUSIN雖是小小生產者,可是此人在有機酒界的名聲卻是大大,台灣要喝他的酒也不難:(前)伊瑪喀/The Warehouse 都有進口。此人刻意在酒箱上標出AOC,就是為了要抗議產區制度日趨荒謬、龍蛇雜處,尤其INAO在2005年同意Anjou AOC可以在同一個年份既加糖又加酸,更是讓的Olivier COUSIN暴跳如雷;而這項法令的改變,背後不離集團贊助的陰影。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波爾多1983品飲會 (2013/08/25)
Flight 1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波爾多1983品飲會/HP
30年前,也就是1983年的此刻,波爾多的知名酒莊依百年往例,採收葡萄、釀製美酒。就紀錄而言,那是一個夏季相當炎熱的年份,七月乾而缺水,八月熱而多雨,儘管六月花開表現不錯,但仍欠缺作為一個好年份的眾多條件。尤其八月的雨水讓黴菌滋生,可以想像葡萄園必須採取人為的對應措施加以抗衡。幸好九月與十月的天氣都算晴朗乾爽,採收也順利在九月底進行。不過這個年份的未來?也只有「未來」才知道答案。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薄酒萊之花 Fleurie
薄酒萊 (Beaujolais) 其實有很多不同風貌,每年11月第3個星期上市的新酒,算是過去常見的一種;令消費者「一目不瞭然」的Cru ,可說是漸漸流行的一種。還有一般店家沒有的白酒,非常難找的粉紅酒,甚至地位詭異的汽泡酒… 整個Beaujolais,四處充滿了尋寶樂趣。像是以工法而言,薄酒萊算是「自然酒 -- 再訪「自然葡萄酒」/ HP 」的大本營之一,Jean Foillard足稱Beaujolais當地頂尖的生產者,他的Morgon (Beaujolais Cru)為人津津樂道,晚收、味深,多層次,把Gamay的實力完全超頻,許多酒友根本當成北隆Syrah,價格雖不便宜,但卻是玩家追逐的品項。
Foillard其實也有做Fleurie (Beaujolais Cru/圖右),價格相對平實,最近也有人引入。Foillard的酒一向精采,但Fleurie本來就與厚實的Morgon的面向不同,偏花香與絲質單寧,深紅色漿果的氣味,間雜著連綿不斷的礦石感,讓Foillard這款酒比他的Morgon更接近Pinot Noir,喜歡玩酒的朋友不要錯過。至於為人熟悉,較接近印象中Beaujolais Cru的版本,要喝Fleurie的話,可選Henry Fessy(翹鬍子),今年酒友們喝的2005年份,實在是很威。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在多數酒友心中,Leeuwin Estate Art Series (LEAS) Chardonnay幾乎就是澳洲Chardonnay的代表!儘管像是Petaluma,Yarra Yering (YY),Shaw & Smith等酒莊,近年來都有不錯的作品,甚至以個人口感而言,YY可能更令我著迷。但是論價格,論歷史地位,LEAS在澳洲Chardonnay永遠有著一席之地。
酒莊位置所在地的西澳Margaret River,有著印度洋海風的吹拂,氣候類似波爾多,但卻有著更長、更穩定的日照。此地70年代曾吸引酒業鉅子Robert Mondavi關注,但持有土地的Horgan家族接受建議,將牧場改成了葡萄園,所有權卻是留在自己手上。關於Leeuwin Estate的歷史在此不多談,不過Margaret River逐步走進世界葡萄酒地圖,Leeuwin Estate的白酒功不可沒。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最近有一場小小試酒會,由VM D.O.O.主辦,主要是喝3款Barolo 2009。酒廠分別是Andrea Oberto,Brezza,以及Cordero di Montezemolo。這些酒的零星品項或許曾在台灣出現,但正式代理應該談不上,遇上這些酒應可算機緣。出席酒友則包括國內義大利酒的教授級前輩、俱樂部會長、喊水會凍的名人,以及補教界名師等。
試酒採盲飲方式,「連連看」不免成為眾人娛興。由於這3款酒的酒莊並非人人熟悉,因此「文字介紹」變成很有趣的線索。一位經常吃素的酒友說,看了隨附的酒款介紹與品飲筆記,應該就可以猜出個別酒款。如果該酒友所言為真,那這裡面就有一個有趣的邏輯,代表「香氣與口感是可以用文字溝通的!」否則如何憑文字敘述就可預知大致的酒香與酒質?
最近有些文章指出「品酒筆記」不精確,根本不是科學。但是面對3款同產區、同年份的酒,如果依據原廠提供的技術資料+品酒筆記就能找出相對酒款,我們不能說品酒筆記一點用處都沒有。文字也許沒有辦法完全傳達感官知覺,但感官知覺確實可以用文字分享,甚至傳播。討論理性之可能性的古典哲學,早已就此議題著墨甚深,絕非理性、感性之二分法如此粗糙。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Aquila del Torre, RIESLING, Friuli Colli Orientali
對我來說,義大利白酒是「新天堂樂園」,它一向搭餐,卻很少有什麼嚇死人的評分,也因此市場售價一直合理!有時想嚐鮮,可以選原生品種;依戀熟悉口感,可以喝國際品種。甚至就釀法而言,不過桶到長浸皮,可說是任君選擇。
就國際品種而言,白蘇維濃與夏多內的精采表現,並不令人意外!只要花點時間,總是可以挑到不錯的品項。可是義大利的麗絲玲(並非Riesling Italico)?原本不存什麼希望,多半當成德國或阿爾薩斯的副牌。不過這酒喝起來真是很有意思,有夏布利的那種牡蠣、貝類堆疊成的白堊礦石感,酸度清新卻不割舌;又有微微地蜂蜜香,像是輕輕過桶的夏多內,卻又很優雅的收斂在萊姆氣息之中。麗絲玲的青蘋果基調清晰準確-你知道它是麗絲玲,可是決不會想到來自義大利。
沒有呼之欲出的香氣,沒有部分自然酒過於勉強的氧化感,潔淨而細長,不喧賓奪主,搭餐實力優。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酒評家James Suckling最近要出紀錄片CANNUBI: A VINEYARD KISSED BY GOD, 顧名思義這是講Barolo村的CANNUBI:一個早於Barolo出現的歷史名園(在Bra還有一瓶酒標著CANNUBI 1752足以證明)。目前不太清楚Suckling要在紀錄片中說些什麼,但是CANNUBI這塊園,大概又要成為焦點。
為什麼是「又要」呢?因為CANNUBI的範圍究竟為何,爭議始終不斷。除了15公頃的傳統範圍外,有些園也掛起了CANNUBI名號,像是CANNUBI Boschis,CANNUBI Muscatel或CANNUBI San Lorenzo。結果當然是有人支持,有人反對,法院只能暫時平息爭議,因為永遠有人嘗試翻案,就像聖愛美濃的分級制度。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來自澳洲的Vermentino
最近喝到澳洲Chalk Hill 的 Vermentino(照片右邊那一瓶),這個常在義大利(尤其中部)、南法,還有科西嘉與撒丁尼亞出現的品種,許多酒評家都看好未來前途。因為這個地中海品種既晚熟,又有集中度,剛好是許多較熱產區的新選擇(Chardonnay與Sauvignon Blanc都不禁熱)。而釀酒自由度極高的澳洲,正是它大展身手的地方。
即使2011年Steven Spurrier在香港一場研討會(Wine Future)提出如此看法,但早在10年前澳洲就有許多酒廠對此品種下工夫,成果也一一展現:Chalk Hill在McLaren Vale生產外,國內酒友熟知的Yalumba, Mitolo, Brown Brothers都有作品;連Super大廠Jacobs Creek在Barossa Valley也有品項。可見Vermentino在澳洲早已從實驗栽種轉為商業性質。這絕不是偶然,尤其在氣候炎熱與缺乏水源交織下的澳洲。但市場變化如此,這些品項在台灣的能見度與接受度,就是另外一回事了。
事實上,不僅在澳洲,Vermentino在原產地之一的義大利,也逐漸有了表現的舞台。以托斯卡那慣見的白葡萄品種而言,生產量最大的Trebbiano di Toscana,所釀的酒就是只能待在快炒店,進不了大餐廳。(原句:只能待在制服店,進不了鋼琴酒吧。)所以當地將白種希望寄託在Vermentino,希望能讓托斯卡那站上國際白酒的舞台。畢竟Vermentino果香明顯,有著生動活潑的柑橘屬香氣,富酸度而易飲。就消費者而言,它不像Sauvignon Blanc刮舌,不像Chardonnay「依桶而變」,也不像Pinot Grigio喝了老半天,就是缺了那麼一點果味。此外,它的酒精度不算高,又極易搭餐,在澳洲充滿創新的釀酒精神下(義大利除了超跑以外,什麼都很慢,所以不用想太多),Vermentino應該有資格成為炎夏餐酒的新選擇。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Domaine de Collier « La Ripaille », Saumur, 2009
出自Nady與Charles Foucault的Clos Rougeard,一直是我極少數「買到就會很高興」的酒!酒不算貴,也不是那種拍賣會或大戶會看上的東西,但每每千里提回家,心中卻是充滿喜悅。如今Charles Foucault的兒子Antoine Foucault,自己搞了一間酒莊Domaine de Collier(始於1999年),他的紅酒喝完後,只能嘆「虎父無犬子」。
Domaine de Collier位在羅亞爾河Saumur,酒莊在適宜種白梢楠的Breze作白酒也作紅酒。6公頃左右的葡萄園來自家族,多是白梢楠(有的近百年)老藤,至於卡本內弗朗(50-70年)僅不到1公頃。在極為精細且尊重自然的照顧方式下,低產量(30hl/ha),天然酵母發酵,且僅在裝瓶時加一點SO2。酒裝瓶前經過長期培養(3年),卡本內弗朗表現的內斂而有層次,相當相當精采。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棒球輸給K國導致連日失神,差點忘了休假就是要走去喝Soave,還好到現場看到了Soave Superiore!
Soave Superiore一直是台灣非常難找的酒,雖說這個DOCG是2001年才出現,可是幾乎沒有酒商大人願意進口。特別是我心目中的台灣:一個狂喝布根地特級園與波爾多五大的22K國度,為什麼沒有人進這種酒呢?不得而知!不過在一個只有一個酒攤位的農產展,終於遇到一支Soave Superiore!
這款酒有著100% Garganega,既沒有混Chardonnay或Pinot Bianco,也沒有 Trebbiano di Soave,算是很忠實的作法,更引起了我的好奇心。它來自Cantina Di Monteforte:一家釀酒公社,包括了80家大小酒莊,擁有1200公頃的葡萄園。這個公社的水準比巨型的Cantina di Soave要高出許多,千萬不要混為一談。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
Sequel:Syrah精神的延續(釀酒師:John Duval)
出身南澳Barossa的John Duval,可說是讓Grange登上世界顛峰的靈魂。他在1974年加入Penfolds後,承接了Max Schubert交付的重任,讓澳洲酒在國際舞台上大顯身手。至今,Grange在Shiraz的成就,沒有任何一款新世界酒可以超越;其它酒款像是707/389/407,酒迷耳熟能詳,國際好評不斷,它們也都是由Duval操盤。
能夠有如此成就,Duval是走過一段長長的路。他自農業與釀酒科系畢業後,在Penfolds歷練12年才在1986年升任總釀酒師。至此,各方推崇不斷:IWCS年度釀酒師(1989),IWC年度釀酒師(1991/2000),知名的90 Grange也成為WS年度酒款。Duval在Penfolds一待就是28年,除了釀酒,也出版葡萄酒專書,書中對隆河產區有深入觀察,畢竟這是Syrah的舊世界源頭。一直到2002年,他設立了自己的酒莊,旗下品項以Syrah與SGM為主,表現佳且價格實惠,不但連年進入WS百大,也是愛酒者收集的熱門品項。
Sequel有「續集」之意,代表John Duval在Long Shadows「延續」他對Syrah的熱情。此酒色深但果香新鮮,結構優雅、細緻,不見肥大。他在部分葡萄園區塊用上冷浸泡加強果香與活力,有些區塊延長浸泡時間以取得顏色與結構。來自Horse Heven Hills的果實增加了酒的複雜度,也增添酒的幾許辛香,搭配佐胡椒的肉類料理實在令人難忘;另外Yakima Valley 的果實,則是讓此酒更為細緻、優雅。
或許重複提及細緻優雅好似詞窮,但Duval多年來在Syrah下的工夫,讓他就是有本領在新世界釀出如此型態的Syrah。過去許多人認為南澳Shiraz因天候條件不免酒精高,富果醬感,肥美且充滿黑色莓果味。但Sequel讓人訝異於它的結構細瘦,單寧如絲,在迷人的黑櫻桃香氣中,還有著層層辛香。香氣寬廣而準確,中等偏重的酒體,餘韻悠長。(HP)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1982波爾多的盛宴,即將進入尾聲;前3組未出現的佳釀,酒友滿心期待。然而,真的只有貴族才值得守候30年嗎?許多優秀的二線酒莊,在盲飲中不讓豪門專美於前。
Flight 4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
三十年僅有一次的品飲,在前日的驚嘆聲中來到第二天早上,對名酒表現仍頗有微詞的酒友們,不知迎接他們的是來自五大的強勁實力!
Flight 3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4) 人氣()
經過上午的初試啼聲,許多朋友也漸熟悉整個活動運作方式,給分也較前一組果決,更可喜的是負責開瓶的Nien Fanhsun與Naseem Chen表示,第二組酒的酒塞狀況不錯,很多酒直接開就行了。
Flight 2
wineschool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